进化论是1859年达尔文提出的一个假说。他当时主要根据动植物的某些形态和器官功能相似而提出来的。并没有化石做根据。达尔文在《物种起源》一书中,把这归之于当时的"地质记录不全",他这样说也是寄希望于后人能有更多的化石发现予以验证。140多年过去了,古生物学有了长足的发展,有越来越多的化石发现,客观事实使人们对进化论提出质疑。曾如《审判达尔文》一书作者指出的那样:"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某种有机体,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痕迹........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,基本上就不再变了,那怕过了几百万年,不管气候和环境如何变化"。越来越多的事实与进化论相矛盾,用进化论无法解释。远的不说,就拿近年来在中国的几起化石发现来说吧,就给进化论以巨大的冲击。
进化论的理论认为,最早的脊椎动物代表是鱼类。鱼类进化为两栖类,两栖类进化为爬虫类,爬虫类进化为鸟类,哺乳类,以至今天的人类。按照这个进化顺序,地球上应先出现两栖类,然后才会出现爬虫类。可是事实是不是如进化论者所说的那样呢? 五十年代,中国地质部地质博物馆,地质学家胡承志先生在贵州兴义一带调查地质,采集到几块动物化石,带回北京经古生物专家杨锺建教授鉴定,认为是早期的爬虫类,定名为胡氏贵州龙。生活在距今越2.4亿年前的早三叠纪,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爬虫类化石。
另据1999年3月17日,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,中国古生物家在辽宁省北票市发现亚洲最古老的蛙类化石,取名"三燕丽蟾",生活在中生代的早白垩纪,距今约1.2亿年(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蛙类化石距今不超过1.6亿年)。 若按进化论的理论,爬虫类是由两栖类进化来的,蛙类又是两栖类的代表,也就是说,它应该出现在爬虫类之前,而不应出现在爬虫类之后。但是在中国发现的化石事实却和进化论的理论相反。在2.4亿年前的早三叠纪就出现了爬虫类-贵州龙,直到1.2亿年后的白垩纪,才出现两栖类-三燕丽蟾。也就是说,爬虫类出现在前,两栖类出现在后,两栖类比爬虫类晚出现1.2亿年,爬虫类怎么会是由两栖类进化来的呢?那不等于说孙子比爷爷早出生1.2亿年吗?
再就八十年代在云南发掘的"澄江化石群"来说,属古生代的寒武纪,距今约5.3亿年。已经包括海绵动物、腔肠动物、节肢动物、脊索动物等在内的40多个类群的100多种动物,涉及当今动物界大多数门类,还有无法归在现有种群的六类灭绝类群。被称为"寒武纪生命大爆炸",因为在寒武纪以前,地球上只发现有简单的生物,如藻类等。这么多门类的生物,突然在寒武纪出现,而且在寒武纪以前的地层里找不他们的祖先,进化论者对此又怎么解释呢?
地质发展史,古生物发展史,一再证明,地球上各个时期的不同生物出现,往往是突发性的,而且一经出现,就不再变化。如海百合、海豆牙,已经在地球上生活几亿年了,看不出它有什么演化的痕迹。而且突发性地出现也往往突发性地消失。如上古生代的蜓科(纺垂虫)化石,从石炭纪开始出现,到三叠纪就消亡了。地质学家用它来确定地质时代,称作标准化石。再如恐龙在中生代空前的繁荣,到白垩纪末就突然灭绝了。如果说,一种动物是由另一种动物进化来的,它应该是连续性的漫长过程。那么这种过渡型的中间型的化石应普遍存在,不难发现,但事实却不是这样。已经发现的所谓过渡型的化石,也多似是而非,可以这样解释,也可以那样解释,甚至牵强附会,所以长期以来争论不休。如曾经一度把文昌鱼说成是脊椎动物的祖先,后来又被否定了。自1861年在欧洲发现始祖鸟化石以来,关于鸟类是不是由恐龙进化来的,就争论100多年。近来在中国辽宁省发现的鸟类化石,不仅没有结束这场争论,反而使争论更加激烈。那个轰动一时的具有鸟身恐龙尾巴的化石,曾被认为是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来的确凿证据,最近《科学新闻》着文揭示,这个所谓由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化石,却原来是两种动物的化石拼接起来的赝品。在科学界闹出一起大笑话。
(2000年5月11日转载)